何天擇

人物簡介: 葛琳博士( Patrick Glynn),美國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合作社組織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章常見於各大報刊,如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國家評論( National Review)、《評論》(Commentary)等;寫作範圍涉獵頗廣,包括文化、政治、外交、宗教等。並常受NBC、ABC、CBS等各大電視台邀 約,以新聞評論家身分,出現於晚間新聞。其著作有《武器競賽》、《限武》及《冷戰史》等。

若有人敢自許為知識分子,葛琳博士更可當之無愧。一九六九年,葛琳進哈佛大學,七十年代後期完成博士學位。其間曾到劍橋大學修讀一年,專攻歷史、哲學與文學。葛氏不但有良好學歷,且對社會接觸廣泛,曾從事政治新聞工作及美國雷根政府的官員,負責原子能的發展。

葛氏小時在天主教小學受教育,聰明善思。當他讀到達爾文的進化論時,便馬上發覺這學說與聖經有出入,上課時站起來,拿這問題問修女,令她頗感困窘。後來他所受的教育,都屬於世俗無神主義的產品,以唯物主義、科學主義,或自然主義等,作為世界觀的基礎。哈佛與劍橋是學術界精英的學府,初期領導人大多是虔誠的基督徒,目的在於追求真理,闡揚教義;但在歐洲十八世紀唯理主義(Rationalism)的啟蒙運動後,西方思想家逐漸走向世俗人文主義的範疇,不信有神,不信靈魂,不信永生。雖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國人民相信有神,西方的學術文化界卻籠罩在懷疑主義(Skepticism)的陰影下。所以歷史家曾說:西方文化界的歷史,是神的消失史。一九六六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於調查文化界後,竟以「神死了麼?」(Is God Dead ?)為封面發行,反映當時時代的思潮。當時文化界中,雖然仍有個別的基督徒,但多數認為宗教信仰已成過去,被科學所否定。其一是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說, 宣示地球繞日運動,並非宇宙的中心。其次,此後三百年,達爾文主張進化論,認為生物的出現都是由大自然本身的作用,人也是由低等動物進化,不需有造物主大能的干預。由此推廣,認為宇宙由機遇意外發生,人只是它的副產品而已,宗教則為古時人因感情懦弱和文化低落而有的象徵。

葛氏多年浸淫在無神文化染缸中,到他從哈佛畢業時,已被塑造成一位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不相信有神,不信靈魂,不信永生等。他甚至自認已知事實的真相,有關相反事實的資料沒有閱讀探索的必要。葛氏喜好哲學,他發現不但目前的哲學家大都無神,即古時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也存無神思想。不過他們不像目前哲學家大事宣揚,只作私隱,以免造成個人或社會安全的威脅。例如蘇格拉底的學生受了無神論影響後,成為雅典社會的動亂分子。

葛氏擁抱無神論後給他帶來甚麼呢?

他覺得宇宙萬物,包括人類,既無創造主的目的,便沒有意義可言,人只是曇花一現,微不足道,莫須有的意外而已。人生談不上真正的價值、希望或歸宿;這便是虛無主義(Nihilism)的根源。沒有神,便沒有終極不移的真理,一切像沙土無定,不足依靠。沒有神也可罔視善惡,任何事都可以做,因為自以為不受最終審判的獎懲。人與人之間也只有互相利用的價值,談不上完美的愛。要有完美的愛便需要犧牲;若沒有神,自我犧牲只是愚蠢而已。但人確有良心的,虛偽的人生只會帶來內疚和失去人格的痛苦。葛氏終於親身領會了這一點。他頭一次婚姻的破裂,便是因為沒有完美的愛。有人說得好,若要有完美的愛,便須要有神。否則只是近於利害買賣而已。

社會制度建立在人的互相依賴上,單賴法律是無能為力的。若無信實,民主社會無法運作,只有讓獨裁暴君以武力管制,嚴刑拷打,方能維持秩序。九十年代前,美蘇冷戰時期,葛氏在政府任職,當時同僚間的口頭語是信實(Honor)。他決定要作個信實的真人,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格與天良。但是要作個信實人而不相信神,又好似力不從心。後來他遇見一位情意相投的基督徒女子,加百麗(Gabriele),他們之間無所不談,信仰、政治、心理、外交等等,可以推心置腹。一年後,葛氏漸漸虛心下來,消除成見,查究信仰的資料,竟發現:

一、一九七三年,當他沉醉於無神哲學時,天文物理學家卡特(Brandon Carter) 宣佈發現「人類原則」( The Anthropic Principle )」,証明宇宙的出現,是預先有一通盤的計劃,以造人為最高的目標,並非由偶然的機遇而生。

二、達爾文的進化論,已被現代生物化學、化石學、熱力學等推翻,目前尚未從生物學教科書中刪除,實因不肯接受事實的頑固唯物派老將把守門戶。

三、垂死者魂遊體外的「瀕死經驗」實例,為人有靈魂及靈魂可獨立生存,作了有力的証據。這些魂不附體的個例,已普遍發掘,令人無法否認。

四、關於宇宙起源,唯物自然主義(Naturalism)所根據的恆態論(Steady State Theory),已被符合神創論的大爆炸論( Big Bang Theory) 所取代。

五、唯物機械論(Mechanism)認為宇宙的來源與維持,只由本身物質機械性的運作而存在。但機械的存在之先,必有意志與智慧的工作。我們又從未見過一具構造複雜的機器能自我修補與更新。

六、掛科學招牌,自命為科學,卻和科學無關的「科學社會主義」或佛洛依德(Freud)的心理分析術等等,已趨沒落,引起葛氏思想上很大的沖擊。

探究了這許多資料,葛氏自知他的無神立場無法站穩,懊悔的說:「我深深體會,從前我錯得多麼厲害,又多麼自私,多麼驕傲;換言之,多麼罪惡!這覺醒需要經過時間、閱讀、默想、理解、祈禱,以及加百麗極大忍耐的幫助而成全;使我從精神恍惚與混亂裡,回到平隱踏實的地步…。」又說:「我認為今天沒有一個知識分子,有足夠的理由接受無神論 — 像我從前信念上的錯誤。從前,我若知道現在所知的,豈不更美好…。」因此他為知識分子寫了一部書 GOD : The Evidence - The Reconciliation of Faith and Science in a Postsecular World(神的証據 — 後世俗世界信仰與理性的和解)這書曾受《華爾街日報》推薦,為一暢銷書。書的開頭說:「這書起源於靈性的覺醒。或簡單來說,作為多年哲學上的無神論或不知論者,我最後發覺:確有一位神,確有靈魂,確有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