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啟新
天體物理學家羅斯(Hugh Ross)在他的著作《混沌初開》(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裡指出1,一般而言行星的表面重力越大及行星離恆星的距離越遠,其大氣層就會越濃密,因此理論上地球的大氣層應該比金星的大氣層濃密。但是實際上地球的大氣層比金星的大氣層稀薄大約四十倍,其原因在於月球。
現時主流的月球形成理論是「大碰撞說」(Giant Impact Hypothesis)。根據這個假說,一顆與火星大小相若的天體在大約四十五億三千三百萬年前,即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以某個傾斜角撞向地球。天體的大部份在撞擊後被吸收到地球的中心,同時將地球的一部份拋射入太空中,最後形成現時的月球。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撞擊,原因如下:
- 撞擊的天體的大小和撞擊的角度必須恰到好處,否則撞擊便會將地球完全地毀滅。
- 這次撞擊把地球上原本令人窒息的濃密大氣層吹散到太空中,令新的大氣層變得稀薄,並擁有合適的化學成份,讓太陽的光線能夠通過新的大氣層射進地球表面。
- 這次撞擊提高了地球的質量和密度,使地球的重力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水份子(分子量18)保留,但同時把危害生命的氨(分子量17)和甲烷(分子量16)排出。
- 這次撞擊提高了地球地殼的鐵含量。鐵是海洋中海藻的一種重要的養分,因此高的鐵含量提昇了海藻的豐度和種類,而海藻是海洋食物鏈的基層食物,因此高的鐵含量提昇了海洋生物的豐度,亦同時容許了陸上高等生命的出現。
- 這次撞擊把地球自轉的速度減慢,使眾多品種的低等生命能夠生存得長久一點,以支持高等生命的存在。
- 這次撞擊必須能產生大小和軌道適中的月球,造成潮汐作用,令接近海岸的海水能夠被潔淨,和養分得以被補充。
- 大小和軌道適中的月球亦有效地穩定地球的自轉軸,並保護地球免受極端氣候的威脅。
總括來說,這個奇妙的撞擊完美地把地球從一個虛空混沌的地方轉變成一個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正如羅斯所說:「對於那些希望看到一個神蹟的人,我們可以向他們保證,當他們舉頭望見明月時,他們正在看著一個神蹟。」
1. Hugh Ross, 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 3rd ed. (Colorado Springs, CO: NavPress, 2001), 184 -185.